蛋白質在人體內的分解產物較多,其中氨、酮酸、銨鹽、尿素等在一定條件下可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。尤其是兒童,如過量食用高蛋白食物,不僅會增加肝臟負擔,而且易引起消化不良。蛋類雖是富含蛋白質的優質食物,但光吃蛋也不行,它既缺乏碳水化合物,也缺乏維生素C。嬰幼兒數月內大量服用高濃度魚肝油及其制品,會發生厭食、昏睡、頭痛、皮膚干燥等癥狀。
寶寶究竟需要哪些營養素
食物中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質稱為營養素。它包括了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無機鹽、維生素和水共6大類。前3種能產生熱能,也稱為產能營養素;后3種不能產生熱能,稱為非產能營養素。人體對這6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,嬰幼兒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,所以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較大。蛋白質中必需的氨基酸,脂肪中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維生素、無機鹽人體自身都不能合成,因此必須從食物中獲得,稱之為必需營養素。
近年來嚴重的營養缺乏癥并不多見,但由于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,同時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長期偏食、挑食、吃零食等,都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。實際調查發現,近年來小兒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、B1、B2、C、D以及無機鹽中的鐵、鋅、鈣等。為了保證小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素,必須大力提倡母乳喂養。斷奶后或對人工喂養的寶寶來說,應該選擇合適的代乳品和必要的輔助食品。寶寶出牙以后,要充分注意食物來源的多樣化,以保證維生素的不缺乏。
寶寶每天必需的食物
3到6歲的幼兒,每天不可少的幾類食物是:
第一類,供給蛋白質的食物。主要有牛奶、禽蛋、瘦肉、動物肝臟、動物血以及大豆及大豆制品等。
第二類,供應維生素C(抗壞血酸)、胡蘿卜素和礦物質的食物。主要有胡蘿卜、油菜、小白菜、芹菜、菠菜等蔬菜以及水果。其中深色蔬菜的胡蘿卜素含量最高,在體內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,并含有一定的鈣和鐵。因此,嬰幼兒吃蔬菜,應以深色蔬菜為主。另外,蘿卜、花菜、卷心菜、大白菜等淺色蔬菜也含有一些維生素C和礦物質,但不如深色蔬菜豐富。
第三類,以提供熱能為主的谷類、油脂和糖。谷類供給幼兒所需熱能的50%~60%,還可提供30%以上的蛋白質,而且是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。谷類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主要分布在谷胚和麥皮之中,因此,應注意粗細搭配,少吃精米精面,吃糖不宜太多,而且要注意口腔衛生,以防齲齒。